2011年6月28日

聲音課心得

        First thing to say ,I had a lot of fun during the week I was working for the project.        Actually, I was quite worry about the demo that day at 寶藏巖, because I haven't seen the whole piece yet before the demonstration. Fortunately,...

2011年6月27日

搭呼爽, 蓋理想!_素材

遠景大洞山枕頭山關仔嶺金X寺 (台南歷史最悠久的廟, 堪稱台南信仰中心) 基地兩分半稻田長滿雜草的排水溝要過橋才能到的嘉南大圳樹大約是南北向兩排 中間有空地 植物數棵芭樂樹數棵芒果樹一棵大葉欖仁樹 (十多年前樹苗從嘉義火車站來, 種來乘涼)稻田邊雜草 (會用除草劑除) 動物青蛙會被除草劑毒到很多蚊子 使用習慣平時會來但不會待很有久從家裡拿工具過來水果種來自己吃稻作兩期晚上比較少去 大哥的期望要有故事性回憶起小時候的故事 歷史最早最早是窪地 沒種田後來民國53年墊高 開始種阿公傳下來的從甘蔗 麻 黃X花 竹子 稻子 芭樂樹都有種過以前不用藥 很多青蛙蚯蚓挖來的蚯蚓可以釣青蛙 材料水管...

搭呼爽, 蓋理想!_idea

只是很初步的假設採光問題 --> 天窗地板問題 --> 磚頭&植栽蚊子問題 --> 大肚魚 但一直去想上面這些問題 會變得好像有點在"做什麼空間"剛才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到"傳承"這件事是從黃大哥提到"故事性"衍生出來的想法不知道黃大哥有沒有孫子了對小孩子來說 在故鄉有個祕密基地是多麼棒的事情尤其在裡頭又可以探索以前阿公他們是怎麼過生活 應該會有很多不同層次從好的空間設計到生態設計到文化以及歷史的層面都要考慮 那塊田的作物歷史我覺得很有趣, 也許可以做一排彩繪地磚, 一步一步走過去 大葉欖人樹的來歷很棒, 黃大哥是在鐵路局工作,...

[轉錄] 腳踏車拖車DIY

來源: 芭樂鳥巢 http://tw.myblog.yahoo.com/jw!CC1EHS6RGB7Xtl5FMn_x/article?mid=5789&s...

2011年6月25日

[轉錄] this is food

這影片和行動很有價值 具體的把平常掛在嘴邊的那些實踐 並忠實的記錄, 不疾不徐, 不卑不亢, 效果很好 作成一個this is food的展覽 跳脫賣菜的框框, 也跳脫展覽的框框 有機會到香港一定要好好看...

2011年6月21日

6/21 記

一個禮拜沒寫日記, 記憶就開始模...

[轉錄] 韓國經驗第二章

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韓國經驗第二章前言上一期的文章也介紹了韓國的農業改革經驗中值得借鏡的新村運動和韓國農協,以及韓國驚人的農業與農村發展。但是這些始於1970年代的努力所累積之成果,近年卻飽受WTO的威脅。本文將繼續介紹加入WTO對韓國農業與農村的衝擊,韓國政府的對策,以及工業界為了再度搶救韓國農業與農村而發起的「一村一社」運動。最後是對台灣企業、媒體,以及社會輿論領袖的呼...

[轉錄] 韓國農業改革的借鏡

2011年4月2日星期六 韓國農業改革的借鏡前言2005年起大陸吹起了一陣「農業學韓國」的風潮。韓國中央研修院學費每人每天100到150美元,來此求經的大陸官員已超過700多人。這不是盲目的風潮,而是看到韓國農業與農村發展的驚人成效:從1970年代到現在,韓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始終保持在1∶0.8~1∶0.9之間。1970年韓國農業總產值只有8億韓元,1997年達到了293億韓元,27年間增長了1.38倍。1970年農業所創造的GDP僅為6億韓元,1997年增加到207億韓元。除此之外,韓國農產品價格高居全球之冠,但它卻仍舊是是韓國人的最愛。本文介紹這個...

農業與糧食專題_台灣農業的未來 (問題+案例)

==========農業沒價值?==========================================農作物產值低 (被剝削) 回農村無法生存 (沒辦法靠種田吃飯) 農村凋零 (教育, 醫療, 科技, 資訊的邊疆) 人口流失 (老化) ==============================CS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解決農民的產“銷“問題 共同承擔風險 在小的地域範圍內實踐,和鄰近社區關係緊密 省下運輸成本,減少大中盤與零售商分食利潤 親自參與農事 消費者、生產者、地主三贏 消費者與農民共同承擔風險 248農學市集 Mr.楊儒門 重新連結消費者和生產者,重新建立起人情、尊重和對土地的愛 與農民互動,了解種植的過程;敬農的態度 無毒、安全、友善 大王菜鋪子 東部 收數十個小農場的菜 以網路訂購,...

農業與糧食專題_農業的問題

農村沒價值? 農作物產值低 (被剝削) 回農村無法生存 (沒辦法靠種田吃飯) 農村凋零 (教育, 醫療, 科技, 資訊的邊疆) 人口流失 (老化) 農村不永續? 消耗地力的農業 (慣行農法) 有機的迷思 (大規模單一化企業化運作) 小規模有機農業成本高 (價格高, 競爭力相對) 農村沒文化? 文化傳承出現斷層, 人們拋棄傳統, 走向"文明" 農村沒知識? 農業是知識密集的產業, 是很專業的行業 前人傳承下來的經驗極其豐富 農村喪失主體性 咱們來開發農村 (虎視眈眈的政府以及建設商們) 無力反抗, 無法組織, 認命 農業只能在農...

2011年6月16日

greening cities, growing communities 新鄉村報告

Chap. 3  Seattle Mod...

2011年6月15日

蟬回來了

好像睡了一整年, 突然在一夜之間全被叫醒一樣, 昨天枝葉間還是靜悄悄, 今日大白天一個轉念, 發現已是眾...

2011年6月13日

6/12, 13 記

6/12最近一兩週大約七點就會自動...

2011年6月12日

失去思想的樂觀遠比失去自由的恐懼令人感到悲哀

真的是劉承儒寫出來...

2011年6月11日

6/11 記

太開...

2011年6月10日

新鄉村與市民農業_訪談阿燈大哥

@font-face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font-face { font-family: "MS 明朝"; }@font-face {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Century"; }@font-face { font-family: "@新細明體"; }@font-face { font-family: "@MS 明朝";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花蓮人眼中的幸福:炯丞大哥訪談稿

◎陳星翰 阿丞 阿丞是台南人,長大之後搬到台北。大學學的是運動相關科系,出社會之後在台北做運動用品的業務員,六年之後來到花蓮念東華大學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班環境政策與城鄉規劃組,跟著戴興盛老師做有關有機農業產銷模式的研究,到現在已經待在花蓮一年半。阿丞說,很喜歡花蓮的環境,尤其喜歡上學途中在鄉間騎摩托車的感覺。他當初會到花蓮來研究有機農業,一方面覺得自己不是那麼適合在台北的工作與生活的步調,另一方面是覺得健康非常重要,研究有機農業之前所學及服務的運動領域就與健康密切相關。為了研究大王菜舖子的產銷模式, 阿丞直接到大王菜鋪子打工,他負責開冷藏車到各農場收菜,而酬勞就是收的這些蔬果,大家把這樣的打工形式叫做打工換菜;菜舖子裡有人打工換菜,也有人做兼職或全職領薪水,也有前來體驗打工換菜的朋友等等,總共大約20人,感情都不錯。因為負責的工作是收菜,會時常到各個農場走動。所以阿丞與農場主人們建立起不錯的關係,這對於他研究時需要進行有機農場的深入訪談有很大的幫助。在訪談之前,阿丞會先擬出訪談題綱,並透過參與觀察持續追蹤農場與菜鋪子的互動關係。碩士論文的研究,加上為大王往返各有機農場收菜,並在收菜的過程中參與觀察, 阿丞大哥對於「有機農業」有詳實的認識。他認為,這種不同於慣行農法的農業,是對於環境及人來說最友善的,因為生產者會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肥料,以自然的方式對待土地,也因此才能種植出健康無汙染的作物;在畜牧方面,也明確要求「有機農場內的動物要順應其本性來飼養,必須要有戶外的走動空間;牠們的居住環境,要配合牠們的天然活動,所用的飼料也必須是有機的作物」。總的來說,要稱為「有機農業」是有一套標準需遵守的,政府也訂有嚴格的法令規範;而這些標準,使得生物、土地、消費者、生產者之間能處於一種生態平衡,真正達到永續發展。這也正是為什麼阿丞認為應該好好守護這些願意投入有機農業的農民。當問到阿丞畢業之後會不會繼續待在花蓮,他說如果在當地有經濟能力能養活自己,他會考慮待在花蓮。 光合作用農場 阿丞和我們就約在光合作用農場進行訪談。這個農場在鯉魚山腳下,附近不遠處就是木瓜溪,這一帶是一片平原,多半是荒地或是農地,沒有太多建設,視野極佳。大王非常喜歡這個農場,農場有一半的收穫都由大王收購。農場主基地大約三公頃,但耕地如玉米田,稻田,菜圃等等加起來可能只佔一半面積、甚至更少,其餘的田地保留作為生態棲地,包含兩個分別具有沉澱及過濾功能的生態池。他們大約每年會把池底的土挖一些出來混入耕地,一方面補充耕地流失的土,一方面是補充土地的養分。而家禽的養殖場,與其說是養殖場,不如說是片草原、是個植被完整並種有灌木的窪地。其他土地有些用來製作堆肥,因為用牛糞、粗糠等有機物發酵成的有機肥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堆放在空曠處. 當天我們看到好幾堆肥料堆,顏色由淺到深,顏色越深代表腐熟程度越為完整。有的土地建為工作寮,裡頭還有一個麵包窯。剩下的土地的就是一般用途:住家,工具間,甚至有些只是純粹的草原,頂多放幾個石椅種幾棵樹供休憩用。我們在農場旁看到一片荒地,佈滿雜草和鵝卵石,阿丞說原本這個農場都是像這樣的荒地,經過農場主人吳大哥數年的努力,才構成現在這樣的生態環境。初期工程浩大,要先清理雜草石頭,然後引灌溉用水路、種樹、挖池子等等。吳大哥一家世居花蓮,父親從事農業改良...

2011年6月8日

能源

今天這堂自然處理系統也是放T...

新鄉村與市民農業_訪談阿燈大哥

...

新鄉村與市民農業_訪談建泰大哥

...

2011年6月7日

報名田園藝攻隊用的自介

我很幸運, 爸媽都是雲林人, 我們每年都回鄉過年, 所以雖然我在台北出生也在台北成長, 但我對三合院,甘蔗田等等對於農村的印象並不像一般網路世代的都市人只能由媒體灌輸. 隨著年歲增長, 心裡一股矛盾在醞釀著, 覺得在台北活得不踏實, 覺得台北不是我的家, 因為我的根不在這. 然而我一直沒有積極地去解這種矛盾的情感, 使得我大學生涯大半是在一陣囫圇吞之中度過. 直到一次碰巧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在新竹體驗農事的活動, 實際參與, 回來後像是潰提一般, 矛盾崩解, 累積已久的情感氾濫開來. 長期以來我卡在電腦桌前, 透過媒體了解世界, 了解自己, 很愚蠢也很危險....

6/6 記

今天是端午節 我不知道, 也不知道要放假 好險有放假, 我跟阿鼻才能去新竹 靠著陽春的HTC上的google map步行導航真的不大行 挑了一堆很難察覺的小路 結果到鶯歌就迷路了, 竟然跑到阿鼻似曾相識的路 竟然是河邊的鶯歌收容所, 真的有夠偏僻 到大溪附近再度迷路, 走到一條超級石板小路, 人走起來很愜意但騎機車會很顛頗驚險 上了陡坡之後發現竟然被擋起來過不去 雖然常走到冤枉路, 但有時小路反而有趣, 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像是古厝, 稻田等等 到新埔那條路很棒, 大太陽下騎在縱谷間又直又長的路, 兩旁都是稻田, 好像到東部 兩點從興隆路出發 五點半才到阿燈的工廠 阿燈很忙,...

2011年6月5日

[轉錄] 謝謝你,永遠再見!

謝謝你,永遠再見!0收藏0...

2011年6月4日

6/4 記

早上起來好像就在等著下午去游擊好...

2011年6月3日

6/3 記

早上找聲音...

廚餘回收

神奇了 今天打開放了大約兩個禮拜的廚餘堆肥(原本是要做烏咕便肥) 裡頭有壞地瓜(裡頭已經黑黑的, 但他很神奇, 一直很香, 最開始還有荔枝香) 地瓜的發出來的芽, 地瓜皮, 一些菜, 還有麻將桌撕碎的紙. 桶子, 一直都蓋著默默放在陽台的窗戶下. 大約上個禮拜發現地瓜長白菌絲, 不太擔心, 應該是好現象, 也不臭. 今天早上翻了有大發現, 竟然裡面有水, 我心想不妙, 該不是腐水吧, 結果發現蓋子上都是水蒸氣. 而且整個桶子完全不臭, 很神奇, 會不會是有類似發酵的反應發生產生高溫然後就有了水蒸氣? 如果是這樣就太有趣了, 暫時不要加土看看會如何. 7/5註:...

面對一件作品

Yannick知道我把那天在工地錄的聲音上傳了, 就在客堂上放給大家聽.有幾個人覺得是noise, 很受不了.Yannick倒是覺得, 拋去經驗上的直覺反應或是想要去創造一個畫面來對應的衝動面對那些聲音, 仔細聽那些聲音的所有元素, 反正"只有幾分鐘, 又不是一天到晚轟炸"我蠻同意的, 因為在拋去之後, 聆聽的過程中才能創造"a new way to explore something".聽吳婷儀的"we breathe", 我就有點刻意不要去想像一些畫面或故事性.可能我們過於習慣畫面與敘事性, 所以面對看似沒有context的, 我們自己就想自己補一...

6/2記

今天...

2011年6月1日

[轉錄] 狗狗吃的東西

BARF的食材...

6/1 自然處理系統報告樸門設計

Permacultu...

5/30 記

原本預計八點半出發去新遠東跟黃泰元找補貓籠材料 後來在途中找到一家早餐店, 旁邊的巷子裡竟然是大安國小, 好隱密.然後就在路邊餵乒姑吃藥. 到新遠東, 按照構想買了啦哩拉雜的東西.還自己切了鋁架.結果到地藏王發現那邊根本就有現成的材料, 一個廢棄的籠子和一片鐵網再加一些束線帶就搞定.後來跑到學校去拿了幾個內胎, 跟黃泰元聊了不少. 回到地藏王繼續做. 胡搞瞎搞搞出一個免灌瓦斯, 改用打氣的針筒.還有一個可以打氣加壓但是灌不爆的寶特瓶, 不知道寶特瓶到底可以多耐壓. 晚上去黃榮噋大哥家開花東會.在仁愛路杭州南路附近, 高級地段, 豪華公寓.莫名其妙地接下了下次花東訪調營的總務,...

一定是天意

台灣有機農業元年「11月11日全國有機農業日」開始...

 

Copyright @ 2013 DIY Is Yummy.

Designed by Templateify & College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