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會議老師提到的高位知識與低位知識的概念幫助我釐清了一些也曾思考過但模模糊糊的想法後來我和阿彬稍微聊了一下我們都覺得 低位知識在現代之所以當道源於其可明確複製而達普及的特性換句話說,即使不是當面、親自傳遞訊息產生的歧異仍低,因而效率高高位知識正好相反它的趣味不是在what, 而是在how傳遞訊息的媒介不只文字內容本身而可能是 藏在文字背後的寓意、象徵甚至語氣、動作等舉個例,有個日本人寫了一篇很有趣的論文標題是<<在日本十六種避免說「不」的方法>>日本人受的教育是:"正面回絕別人,是很不禮貌的" (日本特有的文化。也可以說正是outsider無法窺見的潛規則)必須抓住很細微的訊息,例如,說「是」之前停頓的一秒才有可能準確接住"誤解彼此的沉默語言往往會導致文化衝突,而將立意良好的行為歸咎於性格的瑕疵。例如,西方生意人經常斷言日本生意人不可信賴,認為他們是雙面人、不誠實、不值得信任,不履行會議桌上所做的承諾。另一方面,日本往往把這些指責解釋為西方人缺乏社會敏感性的證明:西方人不是太疏懶,就是無能解讀「是」、「不是」及沉默的意義與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