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荒的過程, 從最初的自由興政, 到後來人越來越多, 資源分配以及公共利益開始成為問題.
轉變開始的時機是整個過程最有趣的一刻, 因為多半決定性地影響往後的走向,
小野地正面臨這樣的時刻, 一兩個禮拜內有四戶來種菜, 彼此沒有也不必溝通協調.
看似相安無事, 但如果放任不管, 之後就會像雜草一樣長得毫無章法.
毫無章法很自然很有機發展不是嗎?
但會稱雜草, 就是對比我們要的菜.
種菜總是有個不是那麼自然的目標:"留下我們要的草, 其他去除".
這件事本身就在"介入"自然的發展.
規劃也許有點類似, 小野地現在開始會有規劃的"介入".
很有趣, 以往從不覺得規劃是種"介入".
但那天在台一的討論讓我開始思考這件事.
究竟為何規劃?
讓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相安無事地活動?
實踐規劃師理想中的價值? 提升公民素養? 人民自決? 公共參與?
形成互動, 培養感情? 完成一塊好的空間?
那天的討論就我離開前的觀察, 比較偏向兩個方向.
一個是完成好的空間, 一塊地應該有的價值都先保留.
將來就算放任發展, 一塊地基本的品質還是保有了.
一個是培養好的互動, 並且給人一些刺激, 但也許一塊地的品質和最初的設想會有出入.
兩種花費的時間, 需要投入的程度大不相同.
所以規劃別人之前要先規劃自己:P
究竟要的是什麼, 又有多少時間資源投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