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境資訊協會
單車文藝復興 Bicycle Renaissance
文字大小
1 0 Share0
作者:周盟桂(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會長)
因應環境變革,價值觀一直在調整,邊緣的價值觀有可能在往後世代變為主流。單車在一開始是神奇的發明,再變成時尚玩物,後來變成普遍交通工具、被取代的、落後的交通工具。登山車出現以及百年環法賽再把單車推上火線,蹦!單車文藝復興運動開始。
如果真要定個起始點,我想,那應該是1992年在舊金山舉行的第一次「臨界量Critical Mass」,從此開啟單車文藝復興運動(註)。因為那一天是汽車文明的頂點,從那一天之後,單車路權開始覺醒。雖然歐陸如荷蘭、丹麥早就是單車王國,但是他們無汽車工業,汽車與單車消長並不明顯。
之後的每一天,更多人騎車通勤、旅行,更多單車道產生,觸發更多單車推廣活動(不管是溫暖的、還是激進的)、更多政府資源投入永續運輸政策...。以下為單車文藝復興相關概念的整理:
正面的誘因(如果騎車,我可以得到...):
省錢、健康、樂趣...
負面的誘因(如果不騎車,我會...):
2003年英國倫敦開始徵收「塞車稅London congestion charge」;
2004年紐約地鐵炸彈威脅、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
路上的障礙:
單車道設計不良、路權不彰、汽車駕駛與單車騎士對立激化、單車失竊、
空氣污染、單車推廣的逆流-德州柯林郡案、上海案...
公部門的推廣計畫:
.英國國家單車路網
.美國「ISTEA冰茶」法案
.美國「TEA21」法案
.加拿大多倫多單車規劃
省錢、健康、樂趣...
負面的誘因(如果不騎車,我會...):
2003年英國倫敦開始徵收「塞車稅London congestion charge」;
2004年紐約地鐵炸彈威脅、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
路上的障礙:
單車道設計不良、路權不彰、汽車駕駛與單車騎士對立激化、單車失竊、
空氣污染、單車推廣的逆流-德州柯林郡案、上海案...
公部門的推廣計畫:
.英國國家單車路網
.美國「ISTEA冰茶」法案
.美國「TEA21」法案
.加拿大多倫多單車規劃
各種單車活動/社團:
.騎車上班 Bike To Work(有一堆)
.英國單車週 National Bike Week
.單車電影Filmed By Bike
.鐵馬巡迴影展Bicycle Film Festival
.創意、回收-單車搞怪實驗社團Winking Circle
.溫暖有趣的Aeolian Ride
.把廣場變廚房
.紀念死於車禍的默騎 Ride Of Silence
.單車快遞的夜騎-水泥山登頂
.Bike Kill(單車Punk風)
.ZooBomber(單車Grunge風)
.單車應用大觀ProBicycle
購物/通勤利器(順應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載貨單車Cargobike
.延伸後架Xtracycle
.自製車大觀--單車森林The Bicycle Forest
這波啟發我們的單車風潮,我們正在參與,你也可以參與其中!
.騎車上班 Bike To Work(有一堆)
.英國單車週 National Bike Week
.單車電影Filmed By Bike
.鐵馬巡迴影展Bicycle Film Festival
.創意、回收-單車搞怪實驗社團Winking Circle
.溫暖有趣的Aeolian Ride
.把廣場變廚房
.紀念死於車禍的默騎 Ride Of Silence
.單車快遞的夜騎-水泥山登頂
.Bike Kill(單車Punk風)
.ZooBomber(單車Grunge風)
.單車應用大觀ProBicycle
購物/通勤利器(順應這股風潮下的產物):
.載貨單車Cargobike
.延伸後架Xtracycle
.自製車大觀--單車森林The Bicycle Forest
這波啟發我們的單車風潮,我們正在參與,你也可以參與其中!
註:最早提出「單車文藝復興 Bicycle Renaissance」者,就我所知是John Pucher, Charles Komanoff, Paul Schimek在1999年發表的一篇報告:"Bicycling Renaissance in North America? Recent trends and alternative policies to promote bicycling",文中提到美國「ISTEA冰茶」法案於1991年開始推動,但我還是覺得1992年的「臨界量Critical Mass」更具有指標意義。
本文轉載自長鬃山羊俱樂部,原文寫於2006年6月21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