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商品


回應手工城市這個概念

關於商品這件事.

昨天和老爸聊到他小時候村莊裡的事.
村莊在雲林,在山和海的中間.
離海邊約有十多公里,
但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人(都是同一個)挑著扁擔從海邊走到村莊.
扁擔上掛著兩個桶子,一桶裝蚵,ㄧ桶裝水.
這人從海邊買了蚵,賣到內陸來,是批發商的前身.

我感覺起來,那時村莊的路很有活力,
三不五十就會有一些賣菜,賣肉的人挑著扁擔沿街叫賣,
還有收破銅爛鐵的人, 手裡轉著ㄧ種會發出"扣扣扣扣"聲的器具.
那時沒什麼"商店", 除非他就是屠夫, 才有固定的攤,
從生產到消費中間物流很單純.
也是有商品集中的地方, 但就是要走很遠.
老爸說, 他阿祖曾經挑著扁擔從雲林走到嘉義去買東西,
來回大約有四十公里. 可能嘉義那種店就是大賣場的前身.

我想他們不覺得是在消費商品, 那都是生活的必須. 
而且無論是買或賣, 都不可能不和人互動,
所以買賣關係又多了一份溫度, 多了一份人情,
最少最少, 也是有個熟悉感.
物與人的關係就和人與人的關係連結起來.

昨天重看了toy story 3, 
熊娃娃被丟掉後, 主人很輕易地又去買了一個ㄧ模一樣的熊娃娃.
熊對主人來說只是個死的物品, 可替代性很高.
也是從反面呼應手工城市的概念, 那種手感和溫度是無可替代的

Unknow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2013 DIY Is Yummy.

Designed by Templateify & College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