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聲音從漸行漸遠的那頭傳來


音樂也聽十年有了,第一次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存在。卻已經離我好遠好遠。

2013年1月16日

一些鄉村教我的事

兒時就與鄉村相遇,因為每年都回父母的故鄉雲林過年,對我來說,鄉村是南部、是過年或暑假才會去的地方,是阿公阿罵家、是個要開車開很久才會到的地方,我從沒想過為什麼回家的路途這麼遙遠,因為其他人好像也都是這樣,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車子跟我們一樣塞在高速公路上?


老家是個標準的閩南小農村,整個村子到處可以看見幾乎都是保留得相當完整且頗具規模的三合院;三合院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是我的鄉村印象裡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祭祖的大廳則是這個元素的核心,雖然我從沒問過為什麼我們要在大廳拿香拜拜、燒金紙,甚至過年的某一天大家會端上美食擺滿整個神桌,但這些場景的視覺印象非常鮮明,可能是能留存一輩子記憶記憶。我也沒想過這裡是不是我的家,只知道因為是爸爸的家,所以也是我家。我在這個家能做一些平常在台北的家不能做的事,例如隨意地進出別人家、騎腳踏車巡田、放沖天炮(小時候對放炮有著莫名的迷戀)、爬上三合院的斜屋頂、玩捉迷藏還有在路旁的水溝裡釣魚;這些事,和近幾年來認識的一些鄉村移民描述的「童年美好時光」大同小異,很單純、很快樂,而且或多或少都具有著探索冒險的性質。

以體驗即學習的角度來看上述的活動,我發現鄉村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強的實踐取向,在大人管得到的範圍內,我們模仿已知,而在他們管不到的範圍中,我們探索未知。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適應都市的那套學習與生活方式,鄉村的種種便失去了吸引力,於是覺得回南部好無聊。不再對它/他/她/牠/祂感到好奇,是個連結斷裂的開始。於是我沒有機會再知道從來沒出現過的對面的那戶裡頭原本住的是誰?什麼時候開始水溝再也釣不到魚了?為什麼後來水溝要用水泥蓋蓋起來?那些田裡種的都是些什麼菜?

寫到這,我猛然驚覺,此時此刻緬懷在故鄉的童年時光的我,身處同是鄉村的異鄉花蓮,我對這個地方非但沒有人、地緣以及文化的連結,甚至失去好奇以至於不再探索。最近讀了高帆學長的論文,相當震撼。首先當然是他的寫作風格,和一般論文的寫作風格迥異,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的研究態度與學習態度;大量閱讀書籍與反思自不在話下,但閱讀土地、生活與文化,是必須融入當地並注入生命才有辦法理解及反思。

當初選擇報考東華的一個原因,是想暫時揮別首都的五光十色,把自己丟進後山的鄉村、自然環境,看看自己是否能自給自足、當個半農半學的鄉下人。浸泡了一年,發現現實離想像中的模樣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原本依賴的還是沒能拋棄,如內燃機;原本追求的還是沒能獲得,像是吃自己收成的農作物。

我想原因很單純:我並沒有融入這裡的生活,換句話說,我是個仍帶著都市觀點與習性的移民。都市待習慣,習慣幾乎能毫無意識地隨時隨地被滿足需求的狀態,無論是排遣無聊、飽餐一頓或是擺脫孤獨, 一切似乎都已傳嘎(台)妥當,只等著我的召喚。意識到這點而行成的反思與行動,只是背棄都市而不代表擁抱鄉村。其實也不必視鄉村與都市為如此絕對的對立關係,鄉村可能已不那麼鄉村,都市可能也已不那麼都市;比較重要的是找回鄉村性格,也就是前面段落所提到的兒時的、強烈實踐取向的學習方法,從探索、模仿開始到最後慢慢融入,長久以來我都忘了,自己其實很喜歡和具鄉村性格的人交陪。



或許,簡單如騎腳踏車巡田、到水溝看看還有沒有魚、甚至爬上屋頂、到菜市場和菜販肉販魚販聊聊天,就能意外發現我的論文題目也說不定喔。

2013年1月14日

【鐵馬人生】告別機車人生,迎向單車人生


積極地早起、積極地除草、積極地遛狗
積極地在騎機車往五味屋
在鄉間小路的十字路口毫無預警地衝出一台轎車

砰地一聲,翻滾兩圈,三處見血
左右腕都挫傷,幸好沒骨折
車頭全毀,修好大約兩萬
還是要修,畢竟這台馬車也騎三年了

還是決定告別機車人生
單車人生可能會遇到很多挑戰
但應該會很有趣

【轉錄】那年,我開始習慣在午夜時刻去買菜。


來源:小海的facebook 於12/12/13

那年,我開始習慣在午夜時刻去買菜。

時薪$75,現在聽起來多麼卑微,但若我未曾以世界的價值觀來評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於是那樣滿足與歡愉著。過去我在書店工作,整個出版業就是我的圖書館;而我在影片出租店工作,整個好萊塢與重製的大師系列都是我的電影院。所以當人們說,你能良好使用兩種語言(與彆腳的第三種),你聰明伶俐點子很多,你應得應當應該擁有「更好」的工作與薪資時我總是不瞭解,究竟我們活著追求的是什麼呢?是系統定義裡的美好(與進階格式化),還是一種自我爽快。

那年,我第一次以工作的身分進入台南夜生活,在一間縣市交界的影片出租店上夜班。時薪$75,有時候我得站上一整天、一星期用掉一半醒著的時間(其餘片刻則努力繼續大學第五年半的不可能任務),整個月下來不到七千元薪資便是我的生活費,那是剝削是壓榨是無能為力是永世不得翻身嗎?幸運如我並非如此,那是一個波西米亞人的短暫軀殼,她穿上制服、面帶微笑,搞懂收銀機上的各種按鍵,並且躲在櫃台後觀察每位客人。他們在尋找什麼呢?這位先生走到恐怖片區,是期待另一部心寒殘忍的人性慘片來試探自己心智底線?或者他轉個彎,來到喜劇片區發現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布魯克林的精品終究只是南漢普頓的垃圾而愛情將跨越階級與種族。來租片的人是否在選擇用兩個小時麻痹自己,又或許是提醒自己?

那間影片出租店開到半夜一點,等到收店打烊我重返人間呼吸下一口有別於白日溫暖的街道空氣時,往往已經超過兩點。「去買菜」,久站而僵直的身體抗拒但理智與胃命令它,而我也就這麼幸運的在這縣市交界大道上遇見一間24小時的超市。

於是我開始習慣午夜買菜,在空無一人的超市貨架間閒逛。萬物寧靜唯有冰櫃嗡嗡作響,我聽著自己的鞋跟聲和低沈廣播嗓音,想像收銀員透過監視器看著一切,這女孩在餅乾區逗留許久,拿起義美小泡芙(然後放下),拿起法蘭酥(然後放下)....接著她又逛到五穀雜糧區,拿起紅豆(放下)拿起低筋麵粉(放下),拿起冬粉,終於轉身走向開放冷藏架。我記得每次都只買當天最便宜的青菜(青江菜/10元),彼時我還沒有任何生活概念,租來的房子就像倉庫一樣毫無居住功能,回家我把靴子踢了就入睡,醒來後把卡式爐拉到面前,在沒有桌椅的房裡蹲坐倚牆煮水煮麵燙青菜、再用罐頭胡亂攪拌吞下。

那年,我為了逃離一場惡夢而搬進這房子,為了這房子而必須找這份工作,人生因為持續跌落,久了便只能麻木與放棄,連悲傷都不再有,只是等著深井壁上偶然再次突出的崎嶇,我連「哎呦」都不再耗費力氣呼喊。

不過,也是在這個房子的結尾,我遇到太陽先生,
他讓我從井的深處,抵達地球彼端,
而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關於工作態度

福康大哥,我是星翰!

這天做大門的過程
讓我直接體會到大哥講"動手&動腦"的概念

從大哥的提醒還有觀察大家工作當下的態度與反應
我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更多認識
簡直就是去照到照妖鏡

很寶貴的經驗
謝謝大哥願意提醒

讓大門的project拖了那麼久
還讓大哥親自走一遭,我甚感惶恐

我會好好想想自己來做這些事的初衷
它其實應該是一件充滿熱情又開心的事,而非一項差事


星翰

【阿Q烹飪教室】HW1:馬鈴薯沙拉


9/3 看食譜                                                                                               

預備食材

  • 馬鈴薯       2顆
  • 小黃瓜     半條
  • 胡蘿蔔    1/3條
  • 雞蛋           2顆
步驟說明
  1. 馬鈴薯洗乾淨不去皮,用叉子在表面戳幾個洞,然後用電
    鍋蒸熟
  2. 生雞蛋洗淨,從冷水開始煮熟,去皮,切塊
  3. 小黃瓜切丁備用,胡蘿蔔煮熟切丁備用
  4. 蒸熟的馬鈴薯去皮,在大碗裡用湯匙稍微壓碎
  5. 加入小黃瓜、胡蘿蔔
  6. 拌入牛奶+鹽

I got a 室友!雖然她明天就要check out了

莞宜來花蓮做狗狗旅行的計畫

可以相處起來這麼合的人原來真的不只一個
合得來,不但要自在,更重要的是有趣
兩個人自然而然地能讓相處的氣氛很愉快又很正面

其實我很需要得到支持
但只有頻率對的人才會支持得恰到好處
和阿鼻相處很自在,但似乎差那麼一點,還不夠恰到好處

今天在笑罵中
她當長工幫忙打掃了沙發和梯子+木板(我叫它層板架)
我做了燈罩和開關,放放音樂

跟這樣的人住一起還是第一次,都很自在
對我來說還很新鮮,畢竟她是第二個出現的這種人

交到這種朋友真的很開心,可以聊心事又可以一路智障到底
很難得,一定要好好珍惜

該怎麼珍惜身邊重要的人是最近重要的課題

photoshop 技巧


  • 【羽化】
    選取  羽化  → 反轉選取  →  delete (可重複多次)
    羽化前
    羽化後

【愛上層樓】用200天再一次忘掉當初的自己

離開那個熟悉的地方196天了

還記得當初那個努力地想來這裡的我嗎?
還記得當初要來找什麼嗎?
還記得當初有哪些夥伴嗎?
還記得當初正在努力著什麼事嗎?
還記得當初最在意的是什麼嗎?

用忘掉的這麼多換得的是什麼?
還要用兩百天再一次忘掉現在的自己嗎?

現在有什麼?
現在想什麼?
現在在意什麼?
現在努力著什麼?
現在有哪些夥伴?

有感合做 or 無感工作


今天跟俊成小鬼合力完成了掛輪圈的支架
成果看起來真的沒什麼
說穿了就只是兩面牆上各一個小鐵件和一個鐵管

但整個過程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冒險
用聲光效果超激的圓盤鋸鋸鐵管和角鐵
用電焊機焊角鐵簡直跟放炮一樣火花四濺
用電鑽鎖自攻螺絲差點玩成血滴子

其實俊成一開始好像也不是那麼清楚我要幹嘛
只是一直在我旁邊看著,幫忙他能幫忙的(他不敢用圓盤鋸:P)
然後就一點一點把需要的零件做出來

直接切到讓我其實是很shock的那一幕

零件做好之後 開始組裝
把兩邊的支撐鐵件鎖好之後
我把鐵管"扣"的一聲掛了上去 那一瞬間覺得好順暢 蠻爽的
一回頭 俊成已經笑開懷 舉起張得開開的手掌等我
"哇靠 在這個moment的的這個擊掌也太浪漫了吧!"
我超感動 很用力的(其實超怕擊歪的)回應他熱情的擊掌
有看過灌籃高手的人
大概很難忘記櫻木和流川楓在和山王的那場比賽中
那個兩全頁版面的擊掌
我當下的感覺已經差不多是那個等級了
更特別的 它還是一種忘年的浪漫

故事講完了
我覺得把這個我認為很珍貴的時刻分享給大家很重要
希望大家看得開心:D

---

回到正題(討厭的嚴肅鬼)

這幾天的man's talk(只差幾杯小酒)和阿彬聊了一些心事(有點曖昧的詞..)
其實是最近在工坊工作的時候觀察到的一些(大)小事

第一件事的關鍵字是"工作氛圍"
最初我們有個目標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打造一個工作室

除了"自己來"之外 打造工作室還有另一個隱含的目標
就是建立"專業"的氛圍(至於這個point怎麼來的下面會提)
要形塑一個氛圍,不只是空間的改造
也包含順暢的工作流程、工作者是否能在工作中找到一個舒適的節奏
(真的會有節奏喔 馬上浮出來的例子是jamie oliver
看他作菜跟欣賞一場舞其實是同一回事)
還有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點:工作者在過程中變得更敏銳

所以大至空間規劃,小至搞出一些小板凳都是可以考慮的因素
福康大哥有句至理名言(其實我也是昨天才第一次聽到他講)
他說:"到這邊的人,是不是隨時想著我能為這個地方做什麼?然後馬上去做"

要想到"能為這個地方做什麼" 必須有發現"這個地方缺什麼"的敏銳度
敏銳度必須和行動力同時出現 好的改變才會發生
常常我們不是沒觀察到 只是下意識地妥協而忽視了

我們專注在fix腳踏車
反而忘記最初真正要fix的其實是"默視周遭的問題"這件事
我問自己 整個行動的結果是
有一批廢棄單車被修復好
但過程中
可能沒有讓我們樂在其中
可能沒有讓我們變得更專業、更有節奏感
(再插個嘴講專業和節奏感
那是一種幾乎對任何狀況都能立刻反應的境界
以修車為例 要在哪工作 工具要擺哪 料要放多遠
可以怎麼調整工作順序 怎麼的工作姿勢會不舒服而讓自己更費力
其實一籮筐的細節要注意 但處理得讓人覺得天衣無縫 舉重若輕
要怎麼知道這些細節?
我想只有進入[發現問題→著手修正]的loop這個方法)
可能沒有讓我們變得更有行動力
可能沒有讓我們變得更敏銳
可能沒有建立好的工作流程 提升工作品質與效率
可能沒有整理出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我會感到滿足嗎?

我這幾天的工作內容從這些反思出發
看到蹲著工作的大家或是蹲著旁觀的大家
立即的反應是搬出木料、搬出鋸床、搬出修邊機以及螺絲
做幾張板凳出來
兩種OS:
1. "欸?我這個單車計畫的人不修車怎麼跑去做木工?"
2. "這樣大家工作起來會比較舒服了 真開心"

今天工作內容的主軸是建立收納系統
我們找了一堆箱子來分類裝好一堆拆掉的零件
也做了掛輪圈的支架
明天要做掛車架的支架 難度比較高
還要做工坊的大門
都在出勞力 可是我覺得好像不太累

落落長講了一堆 絕對不是指責什麼
只是希望一個概念萌芽 帶來一些微妙的影響

一件記著數十年的事、一樣數十年如一的東西。

今天和阿彬、丁寧還有劉樵騎著鐵馬拜訪村裡的車店。年約六十中旬的老闆說這家車店已經有五六十年了,他當完兵就進到店裡做學徒,一直做到現在。他很得意地指著店裡的兩台腳踏車車,一台二十歲,一台三十歲;我們很驚訝,因為看起來跟新的一樣,一開始我還以為是復古車款。表面上,那只是看起來車況很好的老車,背後卻是二十年、三十年從沒停過的照料。這個時代,光是要記著一件事一年好像都沒那麼容易了。

I want my 單車人生 back


鐵馬革命:如何用自行車打造好城市 




這本是目前的枕邊讀物。
才翻到第一章,作者正在說他有一天開始認真思考關於單車的事
看他回想進入汽車人生前的單車人生
我也想到我的

大半人生在台北度過
國中開始爸媽才放心讓我騎腳踏車在險惡的台北街頭穿梭
在那之前完全靠兩隻肉腿

台北沒有專屬的自行車道
要馬上人行道跟路人爭,要馬在慢車道任汽機車呼嘯而過
總之,這座城市對腳踏車騎士一點都不友善

即使如此,我還是很享受騎腳踏車通勤
高中距離家裡大約是公車五站
那時高中不准騎腳踏車進學校
我高三幾乎每天透早進學校,到的時候學校都沒人
清晨的台北很迷人,大喇喇地把車騎進學校很爽
大學大約是十站,我還是騎腳踏車

騎腳踏車比搭公車更自由,又比走路快
開發自己騎起來舒服的路徑,過程很有趣
這條最快,那條會經過有趣的小店,或是經過心上人的家:P
騎久了,會發現台北的可愛,因為有些巷弄真的好可愛 

適合探索的速度
不會因為太快錯過沒看,也不會太慢看不到什麼

來到花蓮,出門反而想都不想地就騎機車
肯定也是想都不想地失去很多
因為會注意的只剩下時速、地上的蝸牛和永遠在前方50公尺的柏油路
什麼讓我們這麼趕?
趕上什麼又錯過什麼?

這一忘就是好一陣子..
I want my 單車人生 back

用五感學習


用五感學習:那一年,我到學校學種菜



記得上次幫農民採收玉米
問到如何判斷玉米是否熟成,可以摘了?
他就到田裡摘下兩根玉米要我捏捏看"
這根捏起來太硬還不行,這根比較軟Q就可以摘了"
平時沒有太多機會用上觸覺
那天在玉米田裡捏過數百根玉米才慢慢熟了起來
所以下次採玉米的時候別跟玉米裝熟啊,捏兩下就知道了
不熟的吃起來口感還是差了些

劈柴與磨斧

老爸跟我講過一樣的事情,但不是用故事陳述:

從前從前
有一個人不眠不休地劈柴
但怎麼劈都劈不好

不是劈裂就是劈不斷
直到有一天
他終於察覺到,"喔!原來是斧頭不利"
就把柴拋下開始磨斧頭
之後他就下定決心,在斧頭能夠削柴如泥之前他都不劈柴了

好好想想

單車合做社

跨界與歸零課程
  • 課程進行方式、內容

達人工作坊
  • 達人list
  • 車、料盤點

公共單車
  • 如何結合總務處、課程

行動維修站/咖啡館

  • 設計
  • 達人:門諾輔具維修改造
讀書會
  • 申請
空間改造
  • 聯絡原民院管理員(專業水電)

FATS

工作假期

  • 宣傳

2013年1月13日

平凡生活,其實發生很多事

進化的早餐:碎木耳炒蛋

用心的教學:原住民物質文化期末作業 手工書

擺烏龍的計畫:原來早就截止了

拖延的代價:一直不決定要不要去富里,最後關頭才說不去 珈妤暴走

出乎意料的補助:社區一家25萬

驚喜夢中人的演講:老練的麥可與天真的我

不夠周到的接待:接待文化。接送、用餐、禮物、續攤。

想不起來

正開始明顯感到記憶力衰退,有時連昨天才發生的事都想不起來﹔在被某些特定情境或某種媒介觸動的當下,浮上來的卻是埋得最深、以為早已忘記的那些片段。"重要的事不會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對的媒介感染力很強,可能是一段像supercar的last scene一樣充滿鄉愁的樂曲﹔或是特定形式的溫度和溼度,就是讓人很想曬棉被的那種﹔也或許是一種氣味,像是穿上自己生平第一次被冬日暖得衝動而去曬的衣服時聞到的。

被喚回的記憶時常是一個定格畫面混雜著只能陷入其中而無法解決的情緒,簡直就像永無止境的V級始終不回到I級的和絃進行。這些讓人越陷越深的記憶片段並沒有連結什麼重要情境。是很平常的。只是老家大廳神明背後的陰涼的空間;或是聚在堂哥家玩紅白機,腳下拖鞋拖著塵土沙沙作響;夏日午後阿伯陰暗的倉庫裡,對著紗門而逆光的搖椅﹔全家開車往天母兒時玩伴家的途中經過某座橋之前會看到的那個大風車與當時內心的期待﹔轉到MTV台(當然不是現在的)邊看著MV一邊怨嘆生不逢時﹔艷陽天正午烈日下在附中享受遼闊的天際線和籃球場的空蕩﹔中興公園被曬得發燙的攀爬遊樂設施,還有掛在上頭刺眼的白色棉被。

奇怪的再度拾起這些日常生活片段,與當時相關的人事物在那一刻變得珍貴,而且越小時發生的事越是如此。不知是不是因為時代變遷,世界一點一點在變,一段時間回過神來,赫然發現已經不能回去了。再也不能重見老照片裡老爸在他和老媽的喜宴上那頭勁爆的長髮、再聽到中午華視撥放股盤時的芭樂配樂。

總覺得那些凝結的片段 比現在正進行的經驗更為具體,或許是因為單純而明確的期待與滿足特別容易在心中留下痕跡。年紀越大追求的目標離"自己真正想要的"越遠,而越靠近那些"認為自己想要的的"。長了知識、生了價值、背了責任、望著現實卻忘了真誠。看到這層,就更懂大國民裡頭貫穿片頭片尾的那句"Roseberg"的意境,三個半小時、七十年的精采人生,只有那句是真的。這麼說,內心真正的渴望和鄉愁與兒時記憶似乎是扣連在一起的。鄉愁不可解,因為再也回不去,內心真正的渴望不可求,也是因為變不回過去的自己。這時腦中音樂響起,放的是 "屬於"裡頭那句"能做的只是珍惜",總算懂了。

謝謝所有曾經陪伴過我的,我沒有忘,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2013年1月11日

【轉錄】爐火不要斷才會像家

記得以前小學的時候吧 我都會覺得我爸很煩
因為他只要一回家就會硬是要把家裡的燈都打開
感覺就很浪費電這樣
所以我就他開一盞我就關一盞這樣
但是他也沒說什麼 照樣開燈
我們就這樣持續了好久好久

直到有一次過年吧
他陶醉的躺在沙發上說;「小寶哀(乳名?)你不覺得家裡這樣子開著燈真的很有家的感覺嗎?」
當時得聽不懂這句話,可是留在腦中

現在
新世紀的家中,燈也是這樣開著
突然想起了老爸的話 燈開著才有家的感覺
又想起了這些日子在原民院的那棟屋子 爐火不要斷才會像家

我們總是要依靠著些東西來象徵著我們要的生活
那些東西在不懂之人眼中看起來既浪費也沒意義
但是
在我們眼裡卻可以帶出那些象徵
家就是要有一定的亮度 一定的溫度
感情的緊度或許也可以這樣建立吧?

所以在意的話
就做些在不懂人面前覺得沒必要的舉動也沒關係吧

by 曾天白

2013年1月8日

【轉錄】博士畢業論文提案

提問:

「我必須撰寫博士畢業論文提案,我不太清楚該怎麼進行。請問您對準備博士畢業論文題目及提案有什麼建議嗎?」

― 國立台北大學管理學院 博士生


成也多巴胺 敗也多巴胺

多巴胺連結刺激與報酬,也就是「欲望」的具體型態,能使人展開行動。換句話說,面臨刺激時腦內會分泌多巴胺,使人「預期」報酬而處於「興奮」狀態(精蟲充腦)。於是人行動得到了報酬,實現預期,然後馬上解除興奮狀態。多巴胺也使人專注於產生刺激的來源,狂熱、浪漫、奮不顧身、執著、執迷不悟都是它的小孩。另外,面對新事物也會多巴胺促使我們學習。

進行有直接預期報酬的活動時,人會上癮,但癮頭被解掉之後就墜落谷底,等待下次癮頭產生再次準備升天,簡直就是希臘神話中日復一日地推著大石的薛西佛斯,身處地獄之中永無擺脫欲望的一天。這種滿足之中沒有牽涉任何質的改變,唯一能稱得上有改變的就只有不斷流逝的時間,但時間流逝卻沒有發生質變,其實就是一種損失。

真正的滿足來自於質的改變,但行動之前無法直接察覺質的改變,因為察覺質的改變的時機是下次再次行動之後,因此無法預期;無法預期質的改變,它帶來的報酬也就無法預期,就像我們若每天下廚,只會知道廚藝應該會進步,而不會知道何時會感覺到品質提昇帶來的喜悅,或是何時受到稱讚。

現在可以區分兩種不同的滿足了。第一種是解決預期所得的報酬(直接),除了滿足欲望沒產生任何改變;另一種是察覺到質的改變而產生的預期(不直接),這是伴隨「實際」改變伴隨而來的希望。簡言之,若要擺脫失落,必須明辨欲望和希望的差別;快樂除了來自多巴胺濃度,必須還有實質的改變。一路推論下來,迷失在夢想裡推不動現實簡直就是身處地獄永超生之地。

套到基本功、黏,然後不斷要求裡做櫃子的例子,把櫃子做好只是滿足當下的腦熱(欲望),誠實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要求一個櫃子才真能帶來快樂。

再用同樣觀點回觀我的「無感」,發現原來我是錯把滿足欲望當成有感、樂在其中,以為只有高濃度多巴胺帶來的興奮才是快樂,於是不再找朋友、不再彈琴,因為沒有新意,不會產生多巴胺。但我忽略了,新意不只能事物的新種類發掘,而還能從對同一事物新觀點中,簡言之,就是眼光、鑑別力;越了解一件事,越能掌握越多資訊並且發掘越多新資訊。於是不斷自我要求、追尋突破不能解讀成單純為了滿足無止境的欲望,其實那才是為真正的快樂努力。

至於現在難以產生新觀點,對新事物好奇的原因,可能是過去電動、電視成癮,使大腦失去敏感度的關係。

參考文章:

2013年1月6日

每日進化論

今日早餐是昨天的進化版。

昨天的內容:一顆荷包蛋、燙花椰菜(打工換菜來的)配麻醬、一杯熱可可、兩片土司、一個紅香橙。搞40分鐘,花椰菜沒甩乾太水,搞得放在旁邊的蛋也不好吃,還有土司悶太久,溼掉軟掉。今天把問題都修正,多了木耳(也是換來的)炒蛋。每天做每天修,很快會進步。

整理書和筆記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覺,每天在看的、做的都不一樣,不會有任何累積。到圖書館把整個反省寫出來,試圖開始轉變。

晚上因緣際會到老師家吃晚餐,老師常常做菜,也是不斷在進化的。

本來沒打算寫這些,那時只是抱著「不如寫寫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完全沒想到能引起後來的這些改變的契機。

不寫不會改變,會看不到價值。

應對進退

今天中午又一個莫名的入侵者闖進院子來說想要租房子。回想起來,當時的回應太笨了,竟然我是跟老師租的,大間的沒人住,甚至連我要搬走的訊息都抖出來..他當然會更想問。我應該回答老師就快搬進來了才對..到底在蠢什麼。

晚上和嘉成傳達葉老師對於他不能一起寫計畫的不能理解,又是支支吾吾,辭不達意。其實一句,有些細節不用交代那麼清楚,其實根本一句「嘉成,我等下會發信通知明天開會改時間,你能不能回覆說明一下你不能來。」就夠了。

2013年1月5日

基本功、黏,然後不斷要求

昨晚和阿彬在A320不期而遇,聊了聊DIY,聊到後來,主題轉到「學習」上。

我從最近的經驗開始講。那天在大王的田裡,我除草除得又慢又亂,一直很痛苦地摸索著有效率的方式,直到最後看到大王的方法,大歎:「原來可以這樣除!」我除每根草都試著找出它的根部,但草太高一方面增加搜尋的時間,一方面也害怕割到馬鈴薯;大王完全不同,他只關心比較高的地方,只要確定一個範圍內沒有馬鈴薯,就整把抓起來割掉。也正是我錯了一整行,感受特別深。

最有感的學習從差異、錯誤中產生。

那天中午吃飯聊天時聊到秀美姊正在試做的肉包,問起包子的上頭為何會打開,秀美姊說因為冷凍度不夠會出水。大王只回了一句:「喔,有找到原因就好。」我想說的是open loop與close loop的差別:知道差異了之後,有沒有找出原因,再繼續想怎麼樣做會更好是學習的最關鍵。

講到這我又想到跨年時在哥家,本來哥和嫂要準備晚宴請大家,後來臨時搬救兵找媽來幫忙
結果媽那晚主導了一切,甚至切到手指都不願意讓其他人插手,菜色沒話說,但除了這件事,沒人學到什麼。

和合做社的問題類似,站在技術擁有者的角色,阿彬會有壓力必須排解全場的疑難雜症,而等著學習的人,也可能抱持著等救兵的心態學習維修。一個忙著喊救命,一個忙著救,到最後救人的累個半死,被救的會學到什麼嗎?

於是我的問題產生了,是不是因為兩方都期待著有求必應,所以無法產生自主學習?

針對這個問題我分享了我在合做社的open night裡態度的改變,原本因為缺乏技術而找不到位子進而感到焦慮的我後來轉念一想,沒有技術與經驗其實無所謂,共同面對問題,促成close loop學習也是一種協助的方式。宛玲為變速器所困,卡關,一直問我:「這樣可以了嗎?」我只回了一句:「騎騎看,動動看不就知道了。」能不能順利騎車是最直接最沒有門檻的評判。

自主學習就是觀察,做,再觀察(評判),調整。(不就是行動研究早就一直告訴我們的嗎...)合做社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就是只強調「做」,而不強調觀察與再觀察。

在這個階段,我的問題進一步推到,該強調無師自通還是按部就班?當我們能展開自主學習時,系統性的學習或是正規的學習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阿彬提到,基本功還是很重要。沒有底,再多的創意、新招都是徒勞,因為根本還不了解工具和材料,他舉邱阿公做的板凳作為例子,阿公做的板凳跟我們做的板凳就有明顯的不同,因為他知道該要求哪些重要的地方。而且阿公都用手工具,比起來更有「溫度」。一樣都是做木工,我們也可以只求有效率地完成任務,也可以用心,用很要求品質的態度去做。

手工的溫度不是來自手,是出自心。

我們都被動手做這個詞給迷惑了,重要的根本不是那個「手」,「做」只完成了一半,另外更重要的一半是自我要求的心。

談到後來,其實不是系統性學習有問題,也不是基本功與自主學習哪個重要。對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有沒有「要求」才是最核心的觀念。一個櫃子亂釘可以釘起來,也可以從量測、畫線到裁切等等都仔細地完成。櫃子沒有章法地釘好像是有創意,但累積了什麼?到底是趕快做起來一個櫃子重要,還是要花時間好好把櫃子做好重要?

陳明章:「不是很用力的彈就是彈琴,是隨心所欲看心情,腦袋想到哪裡指頭就到哪了。」學習彈琴不是「用力的彈」,「玩琴靠思考,練習曲彈越多的越笨,那種東西太準確了,練到最後人變成一台機器。」叫我們隨心所欲看心情,看似告訴我們不要相信章法,但其實隨心所欲是建立在「聽進去自己彈什麼」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充耳不聞」(idiot)地彈。必須有評判的依據才有精進的可能,而那就是一連串喜與惡的集合。

能真正地自由彈琴之前,一定有個學基本功的過程,像他就向北管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北管歌仔戲藝師莊進才、月琴國寶朱丁順、 台灣南管「天羅師」 吳天羅拜師,並以陳達為典範,才能發展出後來屬於自己的風格。

除了基本功和無師自通(閉門造車)的辯論、自我要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元素:黏度。陳明章說:「我北藝大音樂系畢業的小姪女曾經跟我說:『我每天練琴兩小時』,我就說:『那你不可能當音樂家!』(大笑)。我連續 9 年每天練 6 到 8 小時。不是看譜喔,是自由的彈,練習對琴的感情。」

感情、感受、感覺,是黏出來的。

到頭來,做的是什麼事情不見得那麼重要。洪震宇:「當你把自己的專業做好,你就會找到你喜歡做的事情,到那時,你就不會再去想什麼是『熱血」或「真正的生活』。」「當你經過很多的努力後,別人會知道你相信你所相信的事物,他們就會信任你、支持你,和你一起完成很多事情。」

最後一件事關於謙卑。

阿不說:「做手工不是為了讓你看到說自給自足,而是讓你看見其他生命。」
我理解成,做手工,是為了用謙卑、誠懇的心做好一件事、面對其他生命。


手工的目的


徒手用一截竹子刷而不用機器脫穀,旁人一定會覺得,為何做如此沒效率的事?
和荷蘭設計師Piet Hein Eek 的作品一樣,他自己:「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張非常愚蠢的作品,因為製作它的代價太大了。」那麼為何還要做?「我花了 2 年的時間才想明白,為什麼人們喜歡這樣的作品,因為它就是我們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在跟時間、跟效率鬥爭,我們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把事情做好。人們可以看見有人在它上面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這件作品如此迷人的原因。」

為了不輕易被時間改變,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

2013年1月2日

不具匠氣 別具匠心

座落在大馬路邊卻有著巷弄間小隱食堂般的氣質
沒有鮮艷配色的招牌更無霓虹閃爍
尋得了「匠心」才進得了這家拉麵小館

「一位?坐這邊好嗎?」服務生小妹妹從裡頭的吧台走出來問候,態度親切
「芝麻拉麵,謝謝」今天不想猶豫太久,菜單只瞄了一眼,率性點了第一道沒看過的

用心的餐廳不會讓等待美食的時間空著
品嚐美食之前,先感受店裡的陳設、燈光,浸入吃拉麵的氛圍
耳裡聽著老闆特別挑選的日文歌精選
暖色調的木桌椅、地板和昏黃燈光,是標準的日式風
我很喜歡門口用地板和植栽平台隔出的玄關空間
沒有實質用途,但為店裡多添了家的味道

書架上有本謝忠道寫的<<慢食>>,講飲食文化
對正從各種細節之中品味一家拉麵店的我來說,這本書再適合不過

對飲食講究,並非執著於技術、規範
而只關乎用心與否
匠氣肉眼可見
匠心只能用心體會

從店裡的擺設到拉麵都擺設都經過安排
與拉麵口感堪稱絕配的Q勁十足黑木耳的作法
還有播放的音樂以及服務生的態度
用心就是把所有這些細節都考慮進去
「魔鬼就在細節中」今天見識到了

結帳時總是耐心回答顧客的服務生小妹妹被我問到背景音樂時答不出來
但她很快排除不知所措的窘境轉而向老闆求救
老闆從廚房裡轉出來認真地向我說明
「這是小田和正的精選,在光南也買得到的,這種算是很冷門的專輯所以不貴」
唱片行的店員可能都沒那麼認真,況且,這裡是餐廳

面對他們誠懇的服務態度,我用我相較於平常更用心的品嚐回報
「芝麻的湯頭很特別,在其他地方吃不到」
「那個黑黑的很有嚼勁的是黑木耳嗎?跟拉麵很搭,很棒」
「還有那個小肉塊,很特別,口感味道都很棒」
老闆被我問到黑木耳的時候還很認真地歪了頭想了一下,用心得可愛

「還有服務生訓練得非常好」
「還有入口的玄關設計得很棒」
「還有現在用心挑音樂的餐廳不多了」
這些等下次吃的時候再跟老闆說吧

飲食可以只是飲與食
更可以不只是飲與食
關鍵仍是在那顆心

 

Copyright @ 2013 DIY Is Yummy.

Designed by Templateify & College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