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6日

一些鄉村教我的事

兒時就與鄉村相遇,因為每年都回父母的故鄉雲林過年,對我來說,鄉村是南部、是過年或暑假才會去的地方,是阿公阿罵家、是個要開車開很久才會到的地方,我從沒想過為什麼回家的路途這麼遙遠,因為其他人好像也都是這樣,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車子跟我們一樣塞在高速公路上?


老家是個標準的閩南小農村,整個村子到處可以看見幾乎都是保留得相當完整且頗具規模的三合院;三合院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是我的鄉村印象裡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祭祖的大廳則是這個元素的核心,雖然我從沒問過為什麼我們要在大廳拿香拜拜、燒金紙,甚至過年的某一天大家會端上美食擺滿整個神桌,但這些場景的視覺印象非常鮮明,可能是能留存一輩子記憶記憶。我也沒想過這裡是不是我的家,只知道因為是爸爸的家,所以也是我家。我在這個家能做一些平常在台北的家不能做的事,例如隨意地進出別人家、騎腳踏車巡田、放沖天炮(小時候對放炮有著莫名的迷戀)、爬上三合院的斜屋頂、玩捉迷藏還有在路旁的水溝裡釣魚;這些事,和近幾年來認識的一些鄉村移民描述的「童年美好時光」大同小異,很單純、很快樂,而且或多或少都具有著探索冒險的性質。

以體驗即學習的角度來看上述的活動,我發現鄉村的學習方式有著很強的實踐取向,在大人管得到的範圍內,我們模仿已知,而在他們管不到的範圍中,我們探索未知。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適應都市的那套學習與生活方式,鄉村的種種便失去了吸引力,於是覺得回南部好無聊。不再對它/他/她/牠/祂感到好奇,是個連結斷裂的開始。於是我沒有機會再知道從來沒出現過的對面的那戶裡頭原本住的是誰?什麼時候開始水溝再也釣不到魚了?為什麼後來水溝要用水泥蓋蓋起來?那些田裡種的都是些什麼菜?

寫到這,我猛然驚覺,此時此刻緬懷在故鄉的童年時光的我,身處同是鄉村的異鄉花蓮,我對這個地方非但沒有人、地緣以及文化的連結,甚至失去好奇以至於不再探索。最近讀了高帆學長的論文,相當震撼。首先當然是他的寫作風格,和一般論文的寫作風格迥異,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的研究態度與學習態度;大量閱讀書籍與反思自不在話下,但閱讀土地、生活與文化,是必須融入當地並注入生命才有辦法理解及反思。

當初選擇報考東華的一個原因,是想暫時揮別首都的五光十色,把自己丟進後山的鄉村、自然環境,看看自己是否能自給自足、當個半農半學的鄉下人。浸泡了一年,發現現實離想像中的模樣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原本依賴的還是沒能拋棄,如內燃機;原本追求的還是沒能獲得,像是吃自己收成的農作物。

我想原因很單純:我並沒有融入這裡的生活,換句話說,我是個仍帶著都市觀點與習性的移民。都市待習慣,習慣幾乎能毫無意識地隨時隨地被滿足需求的狀態,無論是排遣無聊、飽餐一頓或是擺脫孤獨, 一切似乎都已傳嘎(台)妥當,只等著我的召喚。意識到這點而行成的反思與行動,只是背棄都市而不代表擁抱鄉村。其實也不必視鄉村與都市為如此絕對的對立關係,鄉村可能已不那麼鄉村,都市可能也已不那麼都市;比較重要的是找回鄉村性格,也就是前面段落所提到的兒時的、強烈實踐取向的學習方法,從探索、模仿開始到最後慢慢融入,長久以來我都忘了,自己其實很喜歡和具鄉村性格的人交陪。



或許,簡單如騎腳踏車巡田、到水溝看看還有沒有魚、甚至爬上屋頂、到菜市場和菜販肉販魚販聊聊天,就能意外發現我的論文題目也說不定喔。

Unknow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2013 DIY Is Yummy.

Designed by Templateify & CollegeTalks